炎症性肠炎(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病因复杂的非特异性肠道病变,据统计,目前我国患IBD的患者已超过200万。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成为IBD微环境变化中的主要特征。温州医科大学药学院李校堃教授团队材料制剂与再生医学中心赵应征教授、徐荷林副教授等在药剂学顶尖杂
《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IF:7.877)上发表论文,报道了一种具有IBD炎症微环境靶向的脂质体,并利用该脂质体包载了促上皮细胞修复的生物活性药物角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通过静脉注射靶向IBD模型小鼠炎症病灶,研究表明IBD靶向的脂质体能够有效靶向肠炎部位,促进肠上皮细胞层修复,减少细胞凋亡,缓解炎症反应。
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eratinocyte growth factor,KGF)是一种人体皮下组织细胞分泌的一种碱性蛋白生长因子。在正常生理条件下,KGF通过旁分泌系统对上皮细胞增殖和分化起到关键作用。内源性KGF在IBD过程中增加,并且可能是粘膜修复的重要介质。临床试验中发现外源性的KGF能够有效刺激体内胃肠上皮细胞并保护胃肠损伤和治疗结肠炎。因此课题组设计并使用KGF作为治疗IBD的药物。
仿生细胞膜嵌合纳米粒是近几年纳米药物递送领域的研究热点,研究人员利用提取得到的中性粒细胞膜(Neutrophil cell membrane)修饰的脂质体(Liposomes)并包裹KGF,形成包裹KGF的仿生细胞膜嵌合脂质体(KGF-Neutrosomes),细胞膜表面特异性的LFA-1能够特异性识别炎症内皮细胞表面的ICAM-1。经静脉注射后,通过体内外系统地评价KGF-Neus的稳定性与炎症靶向能力。通过治疗后受损结肠的形态和功能恢复情况,发现KGF-Neus对DDS诱导的IBD模型有治疗作用,并深入探讨了其治疗机制。
该研究利用中性粒细胞膜修饰的脂质体特异性识别炎症内皮细胞的特点,并结合脂质体固有的EPR效应,实现了炎症的高效递送,从而实现了IBD的高效治疗,为未来IBD临床治疗提供了新思路。该项目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支持。
(信息来源:温州医科大学药学院)